成大三連霸!教育部「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」通過件數全國第一
在後疫情時代,成大不分系助理教授李孟學以「設計思考與機器學習融入Covid-19檢疫流程」課程通過教育部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,課程設計從班機飛抵國門的檢疫流程發想,讓學生想像檢疫人員執勤的流程,經過電腦模擬檢測過程,最後讓學生穿上防護衣演練整個防疫流程,讓學生對整個流程有完整、深刻的體驗學習。
李孟學過去曾推動X-Emergency「跨域防災」密集課程,思索大規模複合型災害應變,整合跨域資源,減少複合災害造成大經濟損失來銜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GDs)的多項議題。這次藉此體驗課程呈現創新教學,為學生創造更具象的學習模式。
這項課程是成大110年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其中一件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」。教育部公布「110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」審查結果,成功大學今年總共多達51位教師的計畫通過審查,是全國通過件數最多的大學。成大已經連續3年蟬聯全國第一,成績亮眼。
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表示,成大通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數量已經連續3年都是全國最多的,成大一直以來強調跨域教學,在軟硬體方面盡量提供學生多元跨育學習的可能性,所以很多老師參與創新教學,而這些創新教學都需要被驗證,也需要老師體驗研究新舊之間,怎麼教才是最好的?所以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是針對教學去做研究,去鏈結到底怎麼樣才是對學生學習最好的模式。
王教務長指出,成大過去在推動深耕計畫時,就希望從教育的角度,探討不同的學科領域與跨領域的教學方法,所以鼓勵老師申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,藉此呈現成大跨域教學、創新教學發展的指標,也因為量體大、變化多,老師積極申請,因而締造全國最多的通過數量。
王教務長說,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可以透過跨域和創新教學,在很多學校的教師社群中引發討論、分享,進而有新的鏈結,所以跨領域、跨不同學院在社群中又再度鏈結,好像漣漪效應一樣,產生新的教案,甚至產生新的研究,帶動老師之間的溝通、聯絡,帶動未來新型態學科、新型態領域發展的可能性。
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自107年度起推動,每年度計畫執行期程為1年,由當年度8月1日起至次年7月31日止,是教育部第一個以經費直接補助個別教師進行課程教學研究的計畫,並協助教師透過適當的研究方法及評量工具進行檢證,以落實大學教學創新暨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。目前計畫審查共分為12類科,包含通識(含體育)、教育、人文藝術及設計、商業及管理、社會(含法政)、工程、數理、醫護、生技農科、民生10學門及大學社會責任(USR)與技術實作2專案。
成大醫學系-歷年通過「教學實踐研究計劃」名單 |
||||
年度 |
計畫主持人 |
系所 |
職稱 |
計畫名稱 |
110 |
王志榮 |
醫學系 |
助理教授 |
以行動式模擬器重塑醫學生縫合學習機制 |
110 |
甘宗旦 |
外科部 |
教授 |
創建多元醫學互動擬真教學並探討其學習成效—以心臟血管疾病修復手術為例 |
110 |
何月仁 |
醫學系/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|
講師 |
人與醫學的距離:論批判性思考之跨領域教學實踐與行動研究 |
110 |
施欣怡 |
醫學系急診學科 |
副教授 |
防災減災的學習網絡到強化耐災韌性實務應用: 跨領域教學與實踐的公共衛生危機準備與災難應變教學 |
110 |
陳炯瑜 |
醫學院/醫學系 |
副教授 |
教導焦點性理學檢查以增進醫學生POMR病歷寫作能力並以標準情境病歷書寫競賽作成效評估 |
110 |
湯銘哲 |
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 |
教授 |
低年級醫學生的生涯敘事探究與認同實踐 |
110 |
黃涵薇 |
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神經科 |
講師 |
混合式學習改善醫學生神經理學檢查之計畫 |
110 |
廖寶琦 |
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 |
教授 |
導入體驗式教學提升大學生對食品安全之風險認知 |
109 |
何月仁 |
醫學系/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|
講師 |
開啟臨床推理之鑰:以紮根理論探索醫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的建構 |
109 |
施欣怡 |
醫學系急診學科 |
副教授 |
強化耐災韌性的翻轉教室與學習網: 跨領域進行的公共衛生危機準備與災難應變教學 |
109 |
徐祥清 |
醫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醫學部 |
助理教授 |
嶄新的醫學教育之工作場所評估之趨勢分析 |
108 |
何月仁 |
醫學院醫學系/生化所 |
講師 |
醫學生批判性思考核心能力之建構:科學推理之應用 |
108 |
辛致煒 |
醫學院寄生蟲學科 |
副教授 |
重返教室-虛實整合的寄生蟲學 |
108 |
徐祥清 |
醫學系急診學科 |
助理教授 |
變動的醫學教育: 危機與轉機 |
107 |
何月仁 |
醫學系/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|
講師 |
醫學生臨床推理核心能力之建構:醫學基礎與案例討論課程之整合 |
107 |
辛致煒 |
醫學院醫學系寄生學科 |
副教授 |
動態磨課師課程設計-以親密的敵人:寄生蟲學為例 |
文/陳宏瑞 圖/李孟學、成大教學發展中心、成大新聞中心